(1)饲料费用 饲料费用是奶牛生产中最大的一个项目,一般占总费用的55%左右。因此,必须加强饲料管理工作。要因地制宜,大力开发饲料资源,要科学饲喂、合理搭配。一般年产5000千克牛奶的奶牛在舍饲条件下全年(包括干奶期)需要精饲料2000千克,青干草1 500千克,青贮料7 500千克,块根类饲料1 000千克;2岁育成牛全年需精饲料1 000千克,青干草1 500千克,青贮料3 700千克,块根类饲料730千克;1岁育成牛全年需精饲料730千克,青干草1 000千克,青贮料1 800千克,块根类饲料730千克;犊牛(0-6月龄)需精饲料200千克,青干草400千克,青贮料500千克,块根类饲料200千克;此外还应考虑食盐、钙、磷等矿物质的供应,并定期考核饲料利用效果,以达到降低饲料成本的目的。
(2)工资和福利费用 一般是占总成本的15%—20%。
因此,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充分调动劳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规定适当的劳动定额,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劳动定额因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和其他设备条件不同而不同。
(3)种畜的质量 种畜的遗传因素对产奶量影响率在20%~30%。种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奶量及产肉量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生产率必须要搞好育种工作。其中包括:选择适合本地区饲养的优良品种;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经过后裔鉴定的优良公牛的精液进行改良原牛群;鉴定原牛群,按照国内统一的鉴定标准,选择出良种母牛群,作为育种的基础,即称为“基础群”或“种子群”。
(4)奶牛繁殖率 管理好的牛群,应该有85%以上的母牛每年产犊1头。所以,奶牛繁殖技术是养好奶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5)奶牛疾病防治 建立健康、高产的奶牛群;切实做好奶牛乳房炎、不孕症等病的防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