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旧版入口
栏目导航
畜牧兽医
品种介绍
作物栽培
农业机械
花卉果木
土壤肥料
植物保护
水产养殖
环境保护
 
水产饲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 水产养殖 > 水产饲料  
配合饲料的使用与鱼病的发生
来源:

  使用配合饲料进行水产养殖,本来是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的理想选择,但近年来,使用配合饲料进行水产养殖,时有发生大规模疾病、造成鱼虾大量死亡的事故;有时在水质条件较好,病原数量较少的流水环境下使用配合饲料养鱼,仍有频率较高、强度较大的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某些在池塘条件下使用天然饵料养殖较少发生的疾病,在使用配合饲料养殖的网箱甚至流水养殖的环境中成了常见病,这是为什么呢?

  鱼病的产生与流行,取决于外界刺激原的存在与刺激强度及鱼体自身免疫力的大小。鱼类致病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有三:病原因素、机体内在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在使用配合饲料进行水产养殖而发生大规模致病死亡的事故中,除了病原因素及机体的内在因素外,配合饲料的不当使用无疑是另一致命的外界环境因素。

  因使用配合饲料进行养殖而导致病害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一、使用有质量缺陷的配合饲料引发鱼病

  配合饲料的质量缺陷主要有:配方不完善或因加工、转运及贮存过程造成的质量缺陷。

  1、配方不完善。

  (1)营养素不够全面、合理、平衡。

  营养是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只有获得平衡充足的营养物质,生物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并顺利完成各种生命生理过程。在水产集约化养殖中,生物面临着大量的应激,如营养、环境、代谢等的激烈变化,容易诱发疾病,甚至死亡。当鱼虾摄食的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缺乏或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失调、长期使用低质饲料或含有抗菌素的饲料时,就会影响其免疫功能,导致代谢紊乱,并可直接导致其对各种寄生虫和病原菌抵抗力的下降从而暴发疾病。

  相对畜禽饲料而言,鱼类营养学的基础研究仍较薄弱,所以在设计配方制定营养标准时,很多数据是不完善的,有时甚至无据可依,所制定出来的配方或多或少会存在缺陷的情况,很难达到各营养素的全面、合理和平衡。

  蛋白质和脂肪是构成生物有机体和提供能量最重要的物质成分,蛋白质、脂肪和必需脂肪酸缺乏或供给量不足,必然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而过量供给蛋白质和脂肪,或饲料中氨基酸比例失调,鱼类也可能出现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及脂肪浸润的高脂肪症,同样影响生长;另外,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过高时,过量的脂肪及因蛋白质、糖的过量而转化来的脂肪运往肝脏,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而积累下来,会使肝细胞发生变性或坏死,最终导致鱼类的死亡;任何—种必需氨基酸的缺乏或不足,都会令其它氨基酸不能被充分利用并顺利合成新的蛋白质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在幼鱼阶段,这种影响尤为明显。

  (2)在制订配方时,对各组份的拮抗性、抗营养素以及对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问题考虑不够。

  如果设计配方时未对上述因素有充分的考虑和分析,则按配方生产出来的饲料产品的实际营养成分就可能无法达到配方要求达到的预期目标。因为有些组分添加在一起的时候会被破坏,有些组分含有抗营养素的不利因子,而加工过程遭到的破坏和使用过程中的水中溶失是肯定存在的,所有这些都应在配方中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3)对适口性问题重视不够。

  除营养含量外,饲料的质量还应包括饲料的颜色、形态、大小、硬度、密度、味道等,这些因素都符合摄食对象的要求的饲料,就是适口性好的好饲料,否则对该摄食对象而言就是有质量缺陷的。

  2、贮存与加工方面的原因。

  (1)由于机械或人为的原因,生产加工出来的配合饲料无法达到配方要求的情况比比皆是:混合不均匀、调质温度不合理、粉碎粒度过大、颜色偏差、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形状及大小不符合要求、颗粒过硬等等,使饲料的适口性大大降低。

  另外,在贮存、转运过程中造成饲料营养素损失或饲料变质(如发霉、粉化及二次污染等)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2)有些厂家“为了减少损失”,使用低劣甚至过期变质原料加工成饲料。鱼虾食用这种饲料就可能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直接致病或致死。常见的有氧化脂肪中毒、败血症和黄曲霉中毒症等。

  二、配合饲料的使用不合理

  对大多养殖业主特别是中小养殖业主而言,普遍存在使用配合饲料的偏差问题。

  1、因科普程度较差,对饲料专一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使用配合饲料时,普遍存在以下状况:不同种类的鱼虾使用同一种饲料,不同的养殖方式使用同一种饲料。不同种类的鱼虾对营养素的要求及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求肯定有差异,因此,饲养不同种类的鱼虾,所使用的饲料无疑应有相对的专一性;而对于同一种鱼类,在不同的养殖条件下(如池塘、网箱、流水养鱼等),其生存的环境条件不同,生理行为及可补充营养的数量和来源也不相同,所使用的配合饲料亦应有所不同。

  2、盲目追求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很多养殖业主在选择配合饲料时,关注和比较的主要是产品标签上的蛋白质含量这一项,特别是在价格相仿的时候,多数人会选用标明蛋白质含量更高的饲料产品。却不知“合适就是最好”的道理,前面已经提到,蛋白质高的饲料并不一定就是更好的,要根据具体的养殖对象的需求量来确定。

  3、使用廉价饲料甚至劣质替代物来代替配合饲料。在鱼价偏低或饲料价格偏高时,有的养殖业主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某些阶段采用停喂、少喂配合饲料而用廉价或劣质替代料进行饲养的做法,这应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一方面,劣质替代料肯定无法使鱼虾正常生长而且会降低其免疫力,其次,劣质替代物还有可能带来大量的外来病源等不定因素。

  三、饲养水平不高

  1、投喂量不准确。

  投喂量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很难准确把握的量,需要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目前很多养殖户在决定投喂量时,仅凭经验,靠感觉,根据“大概数量”来投喂,缺乏科学规范,往往造成投喂量不足或超量投喂。投喂量不足无法满足鱼虾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饲养结果肯定无法令人满意;而超量投喂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它会令养殖水质恶化,是疾病和死亡发生的根源。投喂量不准确的表现主要有:

  (1)对存塘鱼总量估计不准甚至按大概量来计算投喂量。

  因存塘鱼量的统计方法不正确未能正确反映池塘总生物量,或干脆以大概的放苗量、大概的成活率、大概的增长率来计算存塘总生物量,从而造成投喂量与实际需求量的较大偏离。

  (2)未能及时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调整投喂量。

  在确定投喂量后,一定要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投喂量。一般来说,对同样品质的饲料,在天气晴好、光照好、水温适中、水文情况良好、水质佳的情况下,鱼虾的摄食量较大;相反,则摄食量降低。如遇天气突变,或池鱼出现大量浮头、有病鱼死鱼的情况,则应减少或暂停喂料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3)未根据不同品种的生活习性正确投喂。

  不同的生物品种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及各自的栖息特点。所以,要针对其不同的特点来确定投喂的时间、次数、地点等,不能千篇一律,搞“大众化模式”的早中晚一日三餐。

  (4)不能根据不同的生理生长阶段来调整投喂量。

  鱼虾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对营养的要求不同(甚至可以说有较大变化),其摄食率(量)有较大差别,所以要及时了解其处于何种生长生理状态,应根据其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生理状态调整投喂量。

  (5)不能根据检查的结果及时调整投喂量。

  每次投喂后一定时间内,要及时检查食台,要根据检查的结果来调整下一次的投喂量。

  2、投喂方法不正确。

  “投饲四定”是很成熟而正确的投喂法。要选择合适的食台位置和数量,经一段时间驯食后把鱼引向食台摄食,便于观察管理。投喂时,应按“慢----快----慢,少----多----少”的方法进行,以80%--90%的鱼九成饱,不再集群抢食为适,鱼类一般不超1小时吃完,虾不超2小时吃完为宜(通过检查食台确认)。

  3、投喂不合适饲料。

  (1)如前述,所用饲料专一性不强或不根据不同生物的栖息习性来选用最合适的饲料。

  (2)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不懂区别饲料的优劣,不能充分了解选用优质饲料的好处。

  (3)在一定程度上受饲料市场的制约。饲料生产厂家为迎合某些养殖主只要求“快大”、“肥满”、“色好”等一些特定指标的心理,一些“特色饲料”在市场上出现并热销。

  4、日常管理欠缺。

  一般情况下,使用配合饲料进行水产养殖时放养的密度都会较大,排泄物会较多,溶氧消耗较大,往往到达甚至超过池塘本身的最大负荷,因此水质比较容易恶化、疾病较易滋生,对日常管理的要求无疑就应更高,所以管理要更到位。最好能使用有效的微生态制剂或其它有效的方法及时根据水色的变化进行水质控制,要坚持巡塘以便及时发现最新情况并尽早处理,对开包后的饲料要妥善管理以免发生霉变或受到二次污染等。

  毫无疑问,使用优质配合饲料进行水产养殖,是集约化、高产高效规模养殖模式的必然选择,只要选好饲料、合理地使用加上科学的管理,就一定能够达到养殖大丰收的预期目标。

  作者:bet365亚洲手机版

  来源:bet365亚洲手机版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主办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bet365亚洲手机版版权所有 鄂ICP证05001037

站长信箱:ccainmaster@mail.hz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