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钾症状描述:
缺钾时,叶片叶肉失绿,进而转化为淡黄色或黄白色,与绿色叶脉形成掌状斑,与黄萎病相似,叶脉仍保持绿色。症状首先表现在下部老叶上,自下而上发展。以后,在叶脉问出现棕色斑点,斑点中心部位死亡。严重时叶片皱缩、发脆,叶尖和边缘似烧焦状,向下卷曲,最后整个叶片变成棕红色;叶片脱落,叶柄坏死;茎秆矮小细弱,分枝干枯;棉桃瘦小,吐絮不畅,延迟成熟,产量低,品质差,易感病,湖北称之为“凋枯病”。
缺钾发生原因:
①与土壤钾素含量有关。我国产棉区土壤缺钾面积比例大,随着复种指数和产量的提高,棉花收获时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钾素,导致缺钾程度加剧。
②与气候有关。降雨量大是导致棉田钾素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
③与田间栽培管理有关。不合理的耕作,土壤通透性差,或土壤长期干旱和渍水,均影响钾的吸收,易发生缺钾。
④与肥料施用不当有关。近年来棉田养分投入中的有机肥比例下降,化肥中氮肥用量上升导致棉株体内氮、钾失调,从而诱发缺钾,这是目前缺钾的主要原因。
⑤前茬耗钾量大,土壤有效钾严重亏缺而未能有效补充钾肥。
缺钾矫正技术:
①合理确定钾肥施用量。按土壤供钾能力确定钾肥用量。
②与其他肥料合理配合施用。但当土壤缺氮、磷等营养元素时,如施氮量低或不施氮肥,施钾反而会造成减产。
③钾肥分次施、深施。对于质地较轻的土壤,钾肥应分2~3次施用,总用量的一部分作基肥施用,一部分分1~2次作早期追肥施用。施用时,沟施或穴施,在固钾能力强和有效钾水平低的土壤上,宜在根系附近条施。
④加强田间管理。冬季翻耕晒垡,保持土壤疏松透气,促进土壤中含钾矿物的风化,有利于提高钾的有效性,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土壤干旱和渍害,有利于防止棉花缺钾症的发生。
⑤后期发生缺钾症状时,每隔7天左右用1%氯化钾溶液叶面喷施1次,连喷2~3次。

【图1】棉花叶片缺钾典型症状

【图2】棉花正常叶片(左)与缺钾叶片(右)比较

【图3】田间棉花缺钾典型症状

【图4】棉花典型缺钾植株